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论坛>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石化化工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磷复肥行业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石化化工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磷复肥行业
作者:王敏
日期:2018-11-30
点击:0

1 四十年发展历程

 

 

  我国磷肥工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创建的。60多年来,我国磷肥工业紧密结合国情, 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从单一肥料到复混肥料,从小型厂到大型厂、布局从邻近市场到邻近原料产地,加工路线从酸法热法并举到以酸法为主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前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磷肥工业以发展低浓度磷肥为主。1958年,南京(40 万t/ a)、太原(20 万t/a)2家粒状普钙(SSP)厂先后建成投产。20世纪60年代在湛江、株洲,70年代在大冶、铜陵分别建设了20万t/a的普钙厂。20世纪80 年代,在甘肃金昌建设了40万t/a的工厂。与此同时,各地方也纷纷建设了一批5~10万t/a小普钙厂。生产厂最多时曾有500 多家,产量最高时达到476万t P2O5 (1998 年)。1963年,我国自行研制开发成功用高炉法生产钙镁磷肥(FMP),随后各地纷纷利用大炼钢铁时闲置的13~82m 高炉生产钙镁磷肥,也有少数厂利用电炉法生产,生产厂最多时曾达到100 多家,年产量最高时达到120 万t P2O5 (1995年)。目前,我国普钙和钙镁磷肥产量在120万t P2O5左右,占磷肥产量的7%,是我国磷肥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顺应世界潮流,我国开始大力发展高浓度磷复肥。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大型化、高浓度、复合化、多品种、多规格、专用肥的发展成为世界磷肥发展的方向。高浓度磷复肥,即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氮磷钾复合肥(NPK)、重过磷酸钙(TSP)、硝酸磷肥(NP)等产品,成为磷肥的主要发展品种。改革开放初期,发达国家高浓度磷复肥已占磷肥总产量的70%,而我国当时还不到5%。为了满足农业的需求,从20 世纪80 年代起,国家和地方大力发展高浓度磷复肥。在技术上,采取从国外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从而大大加快了建设速度,减少了投资。到2017年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量占磷肥总产量比例已达9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和国内建设磷复肥情况如下:

  (1)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建设15 家大、中型高浓度磷复肥厂

  这15 家厂包括:铜陵(12万吨/年)、贵溪(24万吨/年)、云峰(24万吨/年)、红河(12万吨/年)、黄麦岭(18万吨/年)、金昌(12万吨/年)、鹿寨(24万吨/年)等7 家磷酸二铵(DAP)厂;南化(24万吨/年)、大化(24万吨/年)、中阿(60万吨/年)、湛江(10万吨/年)等 4家NPK复合肥厂;山西(90万吨/年)一家硝酸磷肥(NP)厂;宏福(80万吨/年)、荆襄(56万吨/年)、云南(40万吨/年)等3家重过磷酸钙(TSP)厂。

  这些装置的建成,使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生产能力、产量、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大为提高,极大地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目前这些装置中许多增加了生产能力或者改善了产品结构。

  (2)自主开发建设了近百家高浓度磷复肥厂

  依靠国内力量, 1966 年建成了南化3 万t/ aDAP 装置,1976 年建成了广西5万t/ a 热法重钙装置,1982 年建成了云南10万t/a TSP 装置(现已达到20万t/a)。此后,根据我国国情和资源条件,开发了料浆法磷铵、快速萃取磷酸、硫基NPK复合肥、磷石膏制硫酸水泥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七五”、“八五”(1986 -1995年)期间,采用这些技术和完全国产化的设备,在全国建设了84家厂共87套装置,包括3万t/ a磷铵装置79套、6万t/a磷铵装置5套、4万t/a重钙装置2套、10万t/a重钙装置1套。这些厂的建设,大大降低了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投资和成本,扩大了我国中低品位磷矿的利用空间,加快了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发展速度。

  此外,20 世纪80 年代初,各地开始以团粒法为主建设混配肥料厂,生产规模一般为2~5万t/a,产品多为低浓度(25%)。20世纪90年代建设了多套10 万t/a的单系列装置,个别的为15~20万t/a。现有总能力已达到50~60万t/a的厂家,如江苏中东、无锡中农新等,同时开始生产高浓度复混肥料(≥40%)。掺混肥料(BB肥)也有多家厂生产,单系列装置为5~30 万t/a。星罗棋布的混配肥厂,对提高我国化肥复合化的比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重大成就

 

2.1 生产及消费情况

 

  磷肥行业是化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磷肥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从2005年开始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从2007年开始实现净出口,出口以磷酸二铵、磷酸一铵、重钙等产品为主,进口主要是一些三元复合肥,以前大量进口磷酸二铵的局面已扭转多年。我国磷肥产品(包括高浓度磷复肥)已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需求。改革开放以来(1980~2017)我国磷肥产量年均增长率为5.4%,高浓度磷复肥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7.0%。

我国主要年份磷肥产量及高浓度磷复肥产量

年份

磷肥产量

(万吨,折100%P2O5)

高浓度磷复肥产量

(万吨,折100%P2O5)

高浓度磷复肥比例(%)

1975

153

 

 

1980

231

4.6

2.0

1985

251

3.3

1.9

1990

412

24.0

5.8

1995

619

106.8

17.3

2000

663

235

35.4

2005

1075

678

63.1

2010

1580

1301.8

82.3

2015

1795

1663.0

92.6

2017

1638

1515.1

9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磷肥消费及供需平衡情况如下表所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磷肥消费情况

年份

磷肥产量

(万吨,折100%P2O5

磷肥表观消费量

(万吨,折100%P2O5

磷肥净进口量

(万吨,折100%P2O5

1980

231

259

28.3

1985

251

368

117.1

1990

412

592

180.0

1995

619

949

330

2000

663

829

166.0

2005

1075

1110

35.0

2010

1580

1313

-267

2015

1795

1245

-550

2017

1638

1162

-476

 

  2006年以前我国磷肥长期供不足需。我国磷肥缺口主要为高浓度磷复肥,进口品种也基本全为高浓度磷复肥,包括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氮磷钾复合肥。由于国外化肥一般比国内化肥价高,进口化肥会增加种粮成本和农民负担,影响农民增收。随着2003年以来我国磷肥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自产磷肥,尤其是高浓度磷复肥的产量迅速增加,我国一举扭转了磷肥大量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2006年实现磷肥供需基本平衡,2007年成为磷肥净出口国。2017年我国磷肥产能约2350万吨/年(折100%P2O5)左右,2017年磷肥产量约1638万吨(折100%P2O5),产能利用率在70%左右。

 

2.2 重大工程进展和基地建设

 

  一直到1985年我国磷肥产品还基本全为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低浓度磷肥。从1985年开始,在之后的“七五”、“八五”计划的10年间,国家加大了对磷肥工业的技改和科研投入,引进了十几套大中型磷肥装置,同时依靠自有技术建设了80多套小磷铵装置,使磷肥产量从1985年的251万吨迅速增长到1995年的619万吨,10年净增368万吨,增长了2.5倍。

  “九五”期间,我国磷肥企业组织力量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同时以云南大黄磷、广西鹿寨、贵州宏福、湖北荆襄、湖北黄麦岭等五大磷肥工程为代表的引进磷肥装置由于财务负担重、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经营存在一定困难,磷肥产量增长较慢,到2000年磷肥产量为663万吨,5年仅增长了44万吨。

  “十五”期间,我国磷肥生产技术日渐成熟,同时随着云南、贵州磷复肥基地建设的推动,磷肥产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总产量由2000年的663万吨飙升至2005年的1075万吨,产量首次跃居世界首位,高浓度磷肥比重从35%增长到60%。“十一五”期间,我国磷肥开始大量出口:2006年磷肥自给率高达99.8%;2007年磷肥首次实现净出口。“十二五”期间磷肥产量继续增长,2015年我国磷肥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峰1795万吨。“十三五”期间我国磷肥行业进入平台调整期,产量有所下降,2017年产量达到1638万吨,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2.3 技术进步

 

  我国磷肥行业在技术上坚持引进与创新相结合,使目前我国磷复肥工业的技术和装备已基本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前,我国磷肥行业在技术上基本靠自主试验研究开发。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化工研究院开始进行用我国的磷矿生产各种磷肥的试验研究工作,并在60 年代先后取得了中间试验的科研成果。南化设计院据此先后设计建设了20~40万t/a粒状普钙、3~6万t/a DAP、5万t/a TSP(热法)和10万t/a TSP(湿法)装置。这为我国磷复肥工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1963年江西东乡磷肥厂成功地将13m和40m高炉改造后用于3 万t/a和6 万t/a钙镁磷肥的生产,从而开创了世界上采用高炉法生产钙镁磷肥的历史。1976 年郑州工学院提出玻璃结构因子配料方法,从而可以使用P2O5≥16%的低品位磷矿。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装置。在我国15个利用国外技术建设的厂中引进了国际上各种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如湿法磷酸引进了二水法(RP、Prayon、Dorr、Badger、Iprochim)、半水法(OXY)、半水—二水法(Hydro-Agri)等技术,热法磷酸引进了Uhde技术,磷酸二铵(DAP)/三元复合肥(NPK)引进了Davy/TVA、AZF、Jacobs、Hydro-Agri、Espindesa、Incro、Iprochim、K-T技术,重过磷酸钙(TSP)引进了Hydro-Agri、Krebs技术,硝酸磷肥(NP)引进了Norsk Hydro技术,从而使我国磷复肥工业的技术和装备迈入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与此同时,我国磷肥工业并没有停止自主创新的步伐。针对我国磷矿难以精选、精矿成本较高且有害杂质仍达不到传统方法生产磷铵的要求(MgO≤1 %)的状况,银山磷肥厂与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 将磷酸浓缩改为磷酸用氨中和后的料浆浓缩,于1988 年建成了3万t/a 的MAP工业性试验装置。此后,四川大学与一些工厂又联合开发了内返料喷浆造粒干燥、磷酸污水封闭循环、外环流氨化反应器、降低硫酸消耗、传统法DAP 与料浆法MAP 联产等技术,从而为直接利用杂质含量较高的磷矿开辟了新的途径,降低了投资和成本,对推动和加快我国磷铵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料浆法MAP的造粒物性优于传统法,目前被广泛用作生产复混肥料的原料。

  1993年,红日集团(原山东临沂化工总厂)开发了以磷矿石、硫酸、氨、尿素、氯化钾为原料生产硫基NPK 的新工艺。该工艺将MAP、硫酸钾和NPK(S)3个生产过程合而为一,大大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其典型产品为含N 14. 5 % 、P2O5 16 % 、K2O14. 5 %,同时含S 11 %。目前其生产能力已达600万t/a左右。

  1990年,山东鲁北化工总厂采用半水磷石膏生产硫酸(4万t/a)联产水泥(6万t/a)成功。1999 年又开发成功旋风预热器窑外分解煅烧技术,建成了20 万t/a硫酸联产30万t/a 水泥大型装置,目前系统实际能力比设计翻了一番。从长远来看,磷石膏生产硫酸联产水泥是磷肥行业实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磷石膏排放问题的一条具有前景的出路。

  从1979年开始,上海化工研究院等单位先后开发了团粒法(各种原料体系)、熔融尿素(硝铵)法生产低浓度、高浓度、高氮比等多规格复混肥料的工艺,推动了我国复混肥料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磷肥行业在装备制造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种规格和材质的搅拌桨、磷酸泵、料浆泵都可以完全立足于国内,包括引进装置的备品配件也完全可由国内供应。杭州化工机械厂生产的翻盘式真空过滤机,最大过滤面积已经达到120m2,江苏新宏大石化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转台式真空过滤机,最大过滤面积已达到160 m2,大部分设备价格只相当于引进装置的1/3左右,甚至更低。

  在发展中,广泛探索了各种磷复肥生产方法在我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采用热法磷酸生产重钙、进口磷酸生产DAP/ NPK , 都由于经济原因而基本停用。重钙产品则由于市场容量小,配伍性不好,企业效益差,难以发展。硝酸磷肥装置投资大,流程长,尤其是对磷矿质量要求苛刻,也不易推广。

  通过对引进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创新和国产化工作,现在8~30 万t/ a 磷酸(以P2O5计)、12~60万t/a磷铵、40万t/年硫铁矿制酸、80万t/a硫磺制硫酸装置已完全可以立足国内。

 

2.4 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取得积极进展,利用规模、处理水平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017年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率约为36%,大大超过世界对磷石膏的平均利用率(小于10%)。目前我国磷石膏的处置和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磷石膏替代天然石膏作为水泥缓凝剂、磷石膏经煅烧制建筑石膏粉(β半水石膏)、磷石膏制纸面石膏板、石膏砌块等新型石膏建材产品、磷石膏作土壤调理剂、磷石膏制石膏标砖、磷石膏制硫酸、磷石膏制硫铵。

  湿法磷酸梯级利用蓬勃发展,肥化结合进步明显,到2017年湿法磷酸精制产能已达到约70万吨/年(折100%P2O5),成为磷肥企业多元化的重要方向。磷矿伴生资源利用取得长足进展。到2017年磷肥副产氟化物产能已达到12万吨/年,提碘产能250吨/年。

 

3 主要经验

 

3.1 磷肥产业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1978~2017),我国人口由9.6亿增加到13.9亿,增加了44.8%,粮食产量由3.05亿吨增加到6.18亿吨,增加了100%,人均粮食产量由318kg上升到445kg。与此同时粮食播种面积却由1.21亿公顷下降到1.12亿公顷,显然,我国在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还能提高人均粮食产量离不开粮食总产量的大幅度增长,而同期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说明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完全建立在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上,其中化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磷肥作为重要化肥品种之一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磷肥表观消费量由1980年的259万吨(折纯)增长到2017年的1162万吨(折纯),为我国农业增产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2007~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世界磷肥价格暴涨,国际市场上磷酸二铵价格由2007年1月份的250~300美元/吨(2000~2300元/吨)左右上涨至2008年8月份的1200~1300美元/吨(8300~9000元/吨),上涨了1000美元/吨,上涨率达330%。同期国内磷酸二铵价格由2600元/吨左右上涨到4800元/吨,上涨了2200元/吨,上涨率为85%。可以看到,国内磷肥价格上涨比例和绝对值均大大低于国际磷肥价格相应上涨幅度,相对保护了国内农民的利益。国内磷肥价格上涨远低于国际磷肥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坚决采取化肥限价和限制出口措施,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已经建立起能够满足国内需求的磷肥工业,存在能够抵御国际化肥上涨的物质基础。

 

3.2 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促进了我国磷肥工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磷肥不但总量不足,而且使用品种单一,只有低浓度磷肥,肥效高、品种多、增产效果更为显著、施肥方便且单位养分包装和运输成本低的高浓度磷复肥基本为空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提高,财力不断增强,在直接进口国外磷肥产品的同时还引进了国外磷肥先进磷肥装置,促进了我国磷肥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使我国磷肥行业不断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直至目前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3 我国磷肥行业在发展中走过一些弯路

 

  为了迅速提高我国磷肥行业水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花费大量当时比较宝贵的外汇引进了许多高浓度磷复肥生产装置,而部分装置在建设中存在建设周期长、投资过高、产品不合理等问题。如云南大黄磷项目预定以水电站提供电力,生产热法磷酸,进而生产重钙,在前后花费近10年时间建成后市场发生变化,重钙在国内基本没有市场,而电力价格也增加了许多倍,导致建成之日及停产之时,造成巨大浪费。又如大峪口矿肥结合工程,项目设计产品为重钙,在花费多年时间、进口许多原材料、投资高达30亿以上终于建成之后,市场发生变化,装置被迫在仅生产不到一年后停产。停产造成了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其他许多装置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情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尤其在投资体制改革之后,我国磷肥工业迅速发展,磷资源丰富的云南、贵州磷复肥基地建设已具规模,磷肥装置投资大大降低,产品选择适当,同时湖北、四川等其他磷资源丰富地区磷肥产量也大大增加,我国磷肥工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大大提高。

 

4 面临的形势

 

4.1 磷肥生产和消费进入平台期

 

  目前我国磷肥生产和消费已进入平台期,产量和消费量均难有增长,磷肥表观消费量维持在1100~1400万吨/年左右。我国农田单位面积磷肥使用量已经超过美国、西欧等多数发达国家历史上的最高值。根据农业部印发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我国到2020年要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促进农业节本增效”。2017年2月,农业部发布《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这一系列的政策都说明我国磷肥消费已经进入平台期,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在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有机肥料使用比例。预计未来我国磷肥产量将保持平稳,消费量将保持平稳略有下降,出口略有增长,见下表。

我国磷肥供需平衡预测(万吨,折100%P2O5

年份

2017

2020

2025

2035

产量

1638

1660

1680

1700

净出口

476

500

540

600

表观消费量

1162

1160

1140

1100

 

 

4.2 产能相对过剩,行业竞争激烈

 

  随着多年的发展,我国磷肥已迅速由长期供不足需转变为供大于求,且产能相对过剩。2017年我国磷肥产能约2350万吨/年(折100%P2O5)左右,2017年磷肥产量约1638万吨(折100%P2O5),产能利用率在70%左右。而我国当前磷肥表观消费量在1100~1200万t/年(折100% P2O5)左右,我国磷肥产能是国内消费量的2倍左右。总体来看,我国目前磷肥产能已经过剩,磷肥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然而随着北非和中东磷铵装置的投产,其磷硫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国内企业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国际磷肥价格不断走低,出口获利不断减弱。在产能过剩严重的形势下,磷肥行业面临巨大压力。

 

4.3 产业集中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虽然磷肥产业集中度不断上升,但是在磷肥生产日趋集中于大型企业的同时还存在大量中小规模企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有规模以上磷肥生产企业234家,前10位企业平均产量在80万吨(折100%P2O5)左右,而除去行业前10位企业,剩余企业平均磷肥产量只有3~4万吨(折100%P2O5)左右。而在世界主要磷肥生产国家中,摩洛哥磷矿集团(OCP)垄断了摩洛哥所有磷矿及磷肥产品生产与出口,突尼斯化工集团(GCT)基本上包揽了突尼斯所有磷矿及磷肥产品生产与出口。美国湿法磷酸产能约1000万吨/年(折100%P2O5),磷铵产能约740万吨(折100%P2O5),只有7家湿法磷酸企业,83%的湿法磷酸和84.5%的磷铵产能集中于Mosaic、PCS和CF三家企业,其中Mosaic一家湿法磷酸产能就占美国总产能的45%,磷铵产能占美国总产能的57.8%。总体来说,我国磷肥行业产能特点是先进与落后并存,落后产能存在于大量小规模装置之中。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不利于实现矿肥一体化,有效利用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同时造成磷石膏多点排放,无序堆放,增加环境风险。

 

4.4 磷矿资源丰而不富,硫磺进口依存度较高

 

  我国磷矿资源丰而不富,总体质量不高。磷矿保有储量中品位大于30% 的富矿仅占总储量的7%,几乎都集中于云、贵、川、鄂。磷矿保有储量的平均品位为16.85%,低于18%的储量约占一半。除少数富矿可直接深加工利用外,绝大部分矿石需经选矿才能被利用。

  在1995年前,我国硫资源产品的进出口量很低,基本上是自给自足。但随国际硫资源贸易产品(主要是硫磺)价格的大幅度降低,进口硫磺制酸与国内硫铁矿制酸相比,具有投资小、环境污染小、生产成本较低等优势,因此,近些年我国硫磺进口大幅度增长,2017年硫磺的进口量是1125万吨,硫磺产量590万吨左右,硫磺对外依存度达76%,硫磺依靠进口的态势还未改变。

 

4.5 环保形势较为严峻

 

  目前每年我国磷肥副产磷石膏量达7000万吨左右,多数仍然采用建设渣场堆存的方式处理,相当一部分小型磷肥企业未建设标准渣场而随意堆置,磷石膏处理问题已经成为磷肥行业最大的瓶颈。

 

5 未来发展趋势和重点

 

5.1 转变发展方式

 

  磷肥行业要从根本上转变过去单纯依靠产能扩张发展的模式,行业和企业都要认识到单凭数量扩张线性发展的模式已经无法继续,未来要将发展重点转移到提升自身质量上来。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兼并重组和联合发展为途径,以丰富产品结构,肥化结合,加强农化服务,推进国际化为要旨,着眼全球市场、培育跨国企业,谋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5.2 推进兼并重组联合

 

  我国磷肥行业虽然企业数众多,平均产能低,但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云天化、瓮福、开磷、宜化、新洋丰等龙头企业,磷肥产能大都在百万吨以上,且大多为矿肥一体化企业,自有磷矿能够满足生产需求,我国磷肥行业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时机已十分成熟。磷肥行业要继续推动兼并重组联合,建立几个产业链相对完整,规模化优势明显,技术水平领先的大型企业,体现“公司的力量”,有利于克制产能盲目扩张,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在进口原料和出口产品时对外协调一致,形成集团优势。

  在推进兼并重组的同时鼓励大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如兴发集团和瓮福集团的合作就是典型,两大企业在湿法磷酸精制、伴生氟碘资源回收及其他方面进行广泛合作,打破行业界限,提高了双方在磷肥磷化工领域的竞争力。

 

5.3 实施多元发展、肥化结合

 

  从肥料品种来看,应参与农化服务,加强需求侧研究,丰富产品种类,发展缓控释肥、专用肥、液体肥、多功能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肥料。

  发展湿法磷酸精制和磷化工产品是磷肥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的重要方向。湿法精制磷酸的生产成本比热法约低20%~25%,能耗约为热法的1/3,对磷矿的要求低于热法,能利用中低品位磷矿资源。磷肥行业调整产品结构的最重要方向就是以精制湿法磷酸代替热法磷酸为突破口实施肥化结合,跨界发展,把磷肥企业由单纯的肥料制造企业向包括肥料在内的磷酸盐化学品提供商转变。

 

5.4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加强磷石膏综合利用。由于产量巨大,磷石膏处理问题已经成为磷肥行业最大的瓶颈。磷石膏综合利用是当前磷肥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当前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包括磷石膏制建材(砖、砌块、板)、制水泥缓凝剂、制硫酸联产水泥、制硫酸铵等。磷石膏综合利用重点方向应因地制宜,西部地区磷石膏产量大,城镇化潜力大,现有企业在妥善堆存的基础上可重点用于制砖、砌块、石膏板等建材,还可用于回填矿井,有合成氨装置的企业可以利用磷石膏生产硫酸铵,中东部地区磷石膏产量相对较少,且未来会逐渐减少,磷石膏可重点用于水泥缓凝剂、建筑石膏粉、制硫酸联产水泥等。

  磷矿伴生资源高效回收——磷矿伴生资源高效回收也是磷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方向之一。磷矿石的综合利用价值很高,与磷矿石伴生有氟、硅、碘、镁、稀土、锶、钒、钛、铀等有用元素,共生有铁、石墨等矿产。磷矿伴生资源中氟的含量较高,一般磷矿石含氟量在3%~4%之间。如果磷矿石伴生氟得到高效回收(以氟化氢形式),可替代大部分萤石资源。目前国内外磷矿石伴生资源回收利用程度很低,一般仅以氟硅酸钠形式回收部分氟资源,利用价值不高,对其他伴生资源基本没有回收,目前国内仅有瓮福集团实现了对磷矿伴生氟、硅、碘资源的回收,其他几家磷肥企业还在建设相关回收装置。国内磷矿伴生资源高效回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作者联系方式:电话010-64283450, 邮箱wangmin@cicc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