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论坛>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石化化工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涂料行业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石化化工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涂料行业
作者:曲颖
日期:2018-11-25
点击:0

1 四十年发展历程

 

  我国涂料工业始于1915年上海开林造漆厂建厂,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涂料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近40年,涂料工业更是高歌猛进,成就辉煌!

  我国涂料工业开始有比较系统统计的时候,将涂料按主要成膜物质划分为18大类,其中前四类包括油脂漆类、天然树脂漆类、酚醛树脂漆类、沥青漆类,都是以植物油脂作为主要原料的,称为低档漆;另外的十三类如醇酸树脂漆、氨基树脂漆、硝基树脂漆、纤维素漆、过氯乙烯树脂漆、乙烯树脂漆、丙烯酸树脂漆、聚酯树脂漆、环氧树脂漆、聚氨酯漆、有机硅漆、橡胶漆和其他漆类,都是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称为合成树脂漆,为中高档漆;最后一类是辅助材料。这一分类方法在下文中多次涉及,特此说明。

 

1.1 “五五”末至“六五”时期(1978~1985年)

 

  “五五”初年1975年我国涂料产量为27.0万吨,改革开放初年1978年为34.4万吨,1979年为42.6万吨,1980年为48.0万吨。改革开放之初的“五五”后期(1978~1980)涂料产量年均增速为18.1%,而在改革开放之前“五五”前期(1975~1978)我国涂料产量年均增速为8.4%,改革开放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六五”期间,涂料行业依然延续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六五”期末(1985年)涂料产量为76.9万吨,“六五”期间涂料产量年均增速为9.9%,涂料工业发展较快。

  “六五”期间,化工部提出的“限制油脂漆、天然树脂漆、酚醛树脂漆、沥青漆四类中的一般品种生产;改造硝基、过氯乙烯漆两类产品;发展氨基、环氧、丙烯酸、聚氨酯四类涂料品种”的规划原则,对调整我国涂料产品结构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这一期间不仅涂料产量快速增长,产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1978年、1980年、1985年我国合成树脂漆的比例依次为40.1%、48.0%、53.6%。

 

1.2 “七五”时期(1986~1990年)

 

  1986年我国涂料产量为74.7万吨,合成树脂漆的比例为55.2%;1990年我国涂料产量为84.6万吨,合成树脂漆的比例为60.1%。“七五”时期我国涂料产量年均增速为1.9%,合成树脂漆的比例提高4.9个百分点,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截至1990年底,全国计划内油漆厂有117家,职工7万余人,化工部重点企业13家。天津油漆厂产量最大,超过4万吨。1990年涂料行业上缴国家利税总额为9.5亿元(包括颜料)。1990年涂料产品出口创汇总额2057万美元,创历史出口最高记录,出口各种涂料17157吨,乳液221吨。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涂料行业从1980~1987年,有30多个生产厂从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个公司引进了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共50多项,用汇4368万美元,年新增生产能力11.62万吨/年,新增制罐能力1950万只/年。北京红狮涂料公司与新加坡立时(NIPSEA)公司合作,从日本引进了醇酸树脂装置;大连油漆厂、上海开林造漆厂分别从日本、英国引进了船舶漆技术;北京红狮涂料公司、沈阳油漆厂、天津油漆厂、上海造漆厂等企业,从奥地利、联邦德国、日本、美国引进了从底漆到面漆的汽车漆生产技术;无锡造漆厂、杭州油漆厂、北京红狮涂料公司等涂料企业,从瑞士、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引进了粉末涂料生产技术。上述多项引进技术丰富了我国涂料产品、提高了涂料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并为国家汽车工业、船舶制造、轻工家电等的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很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七五”期间,我国涂料行业在彩色钢板、建筑涂料、轻工家电涂料、易拉罐涂料等方面的国产化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1.3 “八五”时期(1991~1995年)

 

  1991~1995年是执行国家“八五”计划时期。1991年,涂料行业开展了国务院提出的“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使全行业在产品质量、工艺装备和管理工作等各方面都有新的提高和发展。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下,涂料行业加快了改革开放步伐,把经济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深入开展压缩“三项资金”和“限产、压库、促销”工作,使涂料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3年,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深化改革,实现了生产增长、利税增长、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1994年,国家各项经济政策相继出台,企业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走以涂料为主、多种经营、发展三产、多方创收的道路。1995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纷纷走向市场,按照“增畅、限平、停滞”的原则,调整生产,强化产品销售,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华凌涂料有限公司的成立,以及股份制企业和一批具备生产规模的三资企业及非化工系统隶属的涂料企业的建立,形成了国有、集体、三资、乡镇等体制共存的格局。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分立为常州和兰州两个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涂料行业带来新的生机,到“八五”期末(1995年),我国涂料生产能力达到188万吨/年,产量169.6万吨,“八五”期间涂料产量年均增速14.9%。“八五”时期的涂料总产量比“七五”时期增长131万吨,增幅达32.4%。但就全国范围而言,发展并不均衡,华东、中南地区涂料增长较快,这两个地区涂料产量在全国的占比逐年提高;而华北、东北、西南、西北虽然涂料产量也在增长,但增速较慢,使这些地区的涂料产量在全国的占比逐年下降。

  “八五”期间,合成树脂涂料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前四类油脂漆、天然树脂漆、沥青漆、酚醛漆的比例从1991年的38%下降至1995年的30.7%,合成树脂漆比例达到70%。按涂料的消费结构,建筑涂料占45%,工业涂料占40%,特种涂料占15%。人均涂料消费量接近1kg/人·a。

  “八五”期间,涂料进出口贸易逐年增加,5年累计总出口量为23.2万吨,创汇额33839万美元;4年累计总进口量为41.6万吨(1991年没有进口),用汇额88096万美元。

  “八五”期间,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技术开发,引进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装备,通过合资合作、技术转让等方式来发展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有45个厂家从13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个国外公司引进先进生产工艺技术、设备、测试仪器共60多项,用汇1.3亿美元,新增生产能力18万吨/年。引进项目有树脂制造、粉末涂料、汽车涂料、重防腐涂料、建筑涂料、船舶涂料、集装箱涂料和路标涂料等,以及树脂、制漆、包装的生产线和关键设备。三资企业近200家。合资项目的产品质量、生产工艺、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均达到了80-90年代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国涂料工业的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国产化,原材料国产化率达到75%。

 

1.4 “九五”时期(1996~2000年)

 

  1997~1998年东南亚地区爆发了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对国内外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我国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成功实现了软着陆,经济体制改革全面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涂料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通过改制、兼并、债转股等一系列资产运作来摆脱困境。另一方面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民营企业大量兴起,外资企业纷纷涌入,壮大了涂料行业,但也加剧了市场竞争。

  “八五”期末即1995年工业普查我国有涂料生产企业4500多家,到“九五”期末即2000年我国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涂料生产企业达到8000多家,翻了近一番。涂料创造年产值超过200亿元。这些企业分属化工、轻工、建材、建筑、机械、交通、煤炭、文教等各行各业,形成了国有、三资、乡镇、个体等各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生产组织结构,形成了我国涂料工业的“三足鼎立”之势。独资、合资企业和国内较大规模的生产厂,市场定位为中高档产品;个体、乡镇等小企业一般以生产低档产品为主。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涂料企业的统计,2000年我国涂料总产量为183.94万吨,已跻身世界四强。我国涂料生产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迅速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地,其中华东地区涂料产量最大,占全国总产量的41.6%,中南地区占30.8%,华北地区占16.5%,而东北、西南、西北三个地区所占比例仅为11.1%。涂料产量排在前三位的省市依次是广东(40.26万吨)、上海(25.56万吨)、江苏(22.51万吨)。可见我国涂料工业的发展与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基本是同步的。

  十七类涂料中以醇酸树脂漆产量最大,约占油漆产量的23%;酚醛树脂漆产量第二,约占油漆产量的10%;其它产量较大、增长较快的合成树脂漆有聚氨酯漆、氨基树脂漆、丙烯酸树脂漆、环氧树脂漆及聚酯树脂漆等。

  前四类低档漆比重继续逐渐下降,“九五”末所占比例在20%以下,而合成树脂漆比例约为80%,较“八五”末提升10个百分点。可见我国涂料工业不仅产量迅速增长,而且产品档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000年我国涂料进出口量分别为22.9万吨(4.97亿美元)和8.4万吨(1.40亿美元),涂料进出口均以溶剂型产品为主,溶剂型涂料占涂料进出口总量的比例分别是61.6%和78.5%,而水性涂料占涂料进出口总量的比例分别是38.4%和21.5%。涂料贸易量的增加,表明涂料市场的国际化进一步加强,涂料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表明国产涂料的市场更加广阔。

 

1.5 “十五”时期(2001~2005年)

 

  2001年开始,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加快,使我国涂料行业面临全新的竞争和发展环境。同时国民经济(GDP)持续保持7%-9%增长,为涂料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按国家统计局数据,从2001年至2005年,涂料产量从181.6万吨增至382.6万吨,年均增速15.8%,高于同期GDP增速,我国已成为世界涂料生产和消费第二大国。同时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奥运场馆建设、国家重要工程和大量民用建筑开发建设的带动,建筑涂料消费激增,达到133万吨,同比增长17.74%。涂料行业在高速成长的房地产、国家重点工程、汽车、船舶、家电等行业的推动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十五”期间,涂料生产继续向经济发展迅速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2005年华东地区涂料产量最大,占全国总产量的半壁江山(51%);中南地区占30%左右;华北地区占11%;东北、西南、西北地区所占比例在8%左右。涂料行业的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十五”期间,涂料进出口保持平稳均衡增长。2001~2005年,涂料进口量由11万吨增至15.4万吨,涂料出口量由7万吨增至12.6万吨。涂料进出口均以聚酯漆为最大;其次,聚氨酯漆和丙烯酸漆进口量也较大。进口溶剂型涂料品种主要为汽车涂料(OEM)、汽车修补漆、防腐涂料、特种涂料等。出口溶剂型涂料主要品种是醇酸、醇调漆等,出口到我国邻国或周边地区如朝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斯坦等。进口水性涂料品种主要是欧美的建筑乳胶涂料、水性木器涂料等。

  “十五”期间,涂料行业的所有制结构虽继续维持国有、民营和三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国有资本在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政策引导下,迫于原有机制的竞争劣势加快国营企业改制,转变为股份制和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正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三资企业在中国巨大市场潜力的吸引下加快了进入步伐,至“十五”末,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国涂料公司都已在中国建厂并加快本地化,外资企业其资本占有量、市场占有率上升到30%-40%,在汽车、船舶、集装箱等高端市场,跨国公司的占有率>90%。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度,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不仅满足市场的需求,也推动我国涂料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行业专业化及集团化发展步伐加快。坚持专业化产品和服务,着眼于国内和国际大市场是企业发展和做强的必由之路,而通过资本管理实现专业公司的集团化是跨国公司做大的手段。首先进入中国的立邦、ICI、阿克苏•诺贝尔、IP、关西、PPG、Hemple等都是建筑、防腐、船舶、集装箱、汽车等涂料的专业化公司。近几年我国发展迅速的以秀珀、景江等为代表的地坪涂料,江苏兰陵的防火涂料和防腐涂料,以上海振华和无锡阿科力为代表的卷材涂料,以广东顺德地区的华润、嘉宝莉、美涂士等为代表的木器涂料、建筑涂料。涂料原材料的通用树脂形成三木、先达、长兴、江门等专业公司以商品化形式供应市场,其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其专业化、集团化发展为行业做出了有益的工作。

  通过涂料行业内外资本运作,收购、并购、战略重组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行业的战略结构调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行为。例如阿克苏收购上海IP,天津关西和上海关西重组为中远关西,湘江集团并购郑州双塔。涂料行业早年上市的几个公司,如双虎、南京、灯塔等经过资本重组或卖壳,民营企业中通过参股、战略结盟等方式完成集团内外的重组已经开始出现。市场行为代替政府拉郎配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活力。

  调色一体化(色浆、设备、软件管理)在生产和销售领域中得到推广应用。

  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化的步伐加快。进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推动,以及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推进标准改革和贯彻中央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涂料行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室内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的游离TDI、甲醛、三苯和重金属含量在内外墙涂料、木器装修涂料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做出明确规定。2004年试行的针对涂料的ISO-14020环境标志系列认证标准将其标准提升到基本与国际标准接轨。这些标准的贯彻和宣传极大地提高了行业人员和广大用户的环保意识,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涂料行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随着执法力度的增大,为规范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创造了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保证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品牌意识和战略的实施提升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与跨国公司的大品牌相比,我国涂料企业的品牌意识起步较晚。原有国营大厂的品牌影响力本来不够,随着改革变迁,有的退出市场,十分可惜;民营企业近几年急起直追,把经营品牌作为树立企业形象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头等大事。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形象的象征,包含高质量、差异性的产品系列、服务理念和企业文化等的综合体现。行业内涌现出几十个地方品牌、8家中国名牌,但是距离“国际名牌”尚有很大差距。

  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增加,研发体系初步建立。跨国公司正在逐步将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有的将原来的生产和服务中心扩建为研发、生产服务中心,使其更贴近市场。我国民营企业走过20世纪初借脑生财和引进的阶段,认识到新产品和新技术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大了投入力度。例如上海华生、华润分别投入上亿元开发分子蒸馏和薄膜蒸发技术制备低TDI含量固化剂。在尚不具备跨国公司实力(资本和人才)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将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建立在企业的政策,国家科技部、省、市科委和经贸委的各种科技攻关,产业化,火炬计划,863,971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采取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产学研”等多种模式推进技术创新。目前涂料行业已批准并开站的博士后工作站有鸿昌、华润、振邦等。省市级的涂料工程开发中心数十个。近几年撇开炒作的成分,纳米材料在涂料中的应用、氟碳涂料、水性树脂和涂料、卷材涂料、光固化涂料等领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1.6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

 

  “十一五”是涂料行业超常规发展的五年,我国涂料行业在高速成长的房地产、汽车、船舶、运输、交通道路、家电等行业的带动下,生产总量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速发展,呈现出产量连连攀升,发展势头强劲的特点。2008、2009年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仍保持较高的增速,产量从2005年的382.6万吨增长至2010年的966.6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涂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十一五”期间涂料产量的年均增速高达20.4%。

  在涂料产量连续攀升的同时,行业整体运行质量良好,从几项主要的经济指标看,行业销售收入及实现利润的增长速度均远远高于产量增长速度。从2001年到2009年期间产量总体增长了317.0%,而销售收入增长了507.4%,是产量增长的1.6倍;实现利润增长了512.4%,是产量增长的1.6倍。2010年涂料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24.6亿元,同期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共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88797.3亿元,涂料占全国石化工业总产值的2.6%。

   2010年,全国涂料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16.4亿美元,同比增长7.0%;贸易逆差6.8亿美元,同比增长6.5%。其中,涂料进口数量25.8万吨,进口金额11.9亿美元;涂料出口数量20.4万吨,出口金额4.9亿美元。

  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涂料生产由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区域平衡性有所改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加,产值过10亿、5亿的企业超过20家。高附加值的工业涂料的比重稳步增加。

  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刺激了股市“钢铁板块”、“汽车板块”、“房地产板块”、“石化板块”、“家电板块”等的上涨,也推动了中国涂料产品市场需求(车用涂料、工业保护涂料、建筑涂料、木器涂料、卷材涂料、粉末涂料和各种功能性涂料)的全面走高,各类专用涂料市场一派兴旺。涂料产品结构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十一五”期间,涂料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速,重组活动变得频繁,活跃,广泛,兼并重组事件超过40起之多,呈现出以下几种主要形式:一是,具有专项业务强化性质的国外企业之间的兼并;二是,以达到局部市场的相对垄断性质的国际大公司收购国内排头兵企业的兼并;三是,以区域市场扩张性质国内大公司之间的强强联合的重组;四是,以达到业务领域扩张,进行专业互补性的大企业收购局部市场或专业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小企业的兼并。在兼并重组的同时,大企业的自我扩张步伐加快,特别是用于装修市场和重防腐涂料的汽车涂料等发展快速的领域,其企业的自我扩张步伐加速,其全国的市场布局已逐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涂料行业在产量、产值快速增长的同时,政策法规、科技标准、质量品牌、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不断完善。随着政策执法力度的逐步增强,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的整体竞争水平,从而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品牌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建设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涂料行业制定了环境经济政策的配套综合名录和“双高”产品名录,建立了政府与涂料行业的联系桥梁,使涂料行业对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有了较深入参与,使涂料企业能认识到这些环境经济政策跟企业的命运是紧密相关的。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的推行,国家工信部组织编制了涂料、钛白粉、黄磷、铬盐、碳酸钡五个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涂料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的实施,将对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实现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十一五”期间,自主创新在涂料行业的重视度进一步提高。首先,自主创新和自有知识产权的重视表现在企业对研究机构认定的追求。截止2010年底,涂料行业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12个博士后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涂料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更是数不胜数。其次,多个涂料项目获得科技奖项,如上海涂料有限公司的“彩色涂层钢板用功能性卷材涂料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的“聚丙烯酸系高性能水性木器涂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或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标志着我国在涂料科技创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另外,很多高校也进入涂料行业,要么进行基础理论的研发,要么开发新产品直接推向市场,要么和企业结合联合开发。如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是研究成果产业化的佼佼者。

  2010年,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32.6%,高于现价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企业重视自主创新开发和自有知识产权保护已显现成效。新产品的高速增长,涂料行业产品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企业的研发和技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涂料行业新产品产值的比重仍然不高,全年新产品产值只占现价工业总产值的4.45%,比重远远低于化工行业和全国平均水平,更是低于电子、IT、光伏产业等科技行业。

  “十一五”时期,化工园区已成为国内化工产业发展的主流模式。随着城市规模化的步伐加快,以及环境保护政策的进一步严格,各个地方的涂料企业相继搬迁。为了适应企业搬迁对环保、安全、运输、市场、配套设施及上下游产业链等项目的统一要求,各个地方政府正在规划或兴建规模不一的涂料产业园区,如四川大邑、重庆江津、江苏沭阳、河北香河、广东武江等。企业搬迁和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快了涂料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步伐,从而推动了整个涂料行业的发展。

 

1.7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

 

  2011-2015年,我国涂料年产量从1079.5万吨增至1717.6万吨,增长1.59倍;涂料年利润从183.9亿元增至308.4亿元,增长1.68倍,是产量增长速率的1.07倍,说明中高档涂料产品比例增加较多。“十二五”期间,GDP年平均增长为7.8%,涂料产量年平均增长为14.8%,高于GDP的平均增长。

  “十二五”期间,以5年涂料总产量进行对比,广东涂料生产依然是龙头,占据20.7%份额,排名前五省市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涂料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6.2%。涂料产量分布由早期集中在广东及长三角地区,逐渐向湖南省及华北、东北等地迅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河北、福建、四川、河南、湖南、湖北、安徽、辽宁等省均保持了高增速。2015年上述8省涂料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36.8%,涂料产量地区分布向合理方向发展。

  “十二五”期间,涂料进出口受到国内市场需求下滑、行业产能过剩、品质不断提升等因素影响,出现了出口持续增长、进口持续下滑的走势。2015年我国涂料产品进出口总量为37.38万吨,同比微增不到0.6%;进出口总额16.34亿美元,同比下降1.5%。其中,进口总量16.99万吨,同比下降5.5%,进口总金额8.92亿美元,同比下降8%;出口总量20.39万吨,同比增长6.21%,出口总金额7.42亿美元,同比增长7.72%。在进出口涂料品种中,水性丙烯酸型或乙烯基聚合物水性涂料进口增幅最大,进口量同比增长24%,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1%;而溶剂型乙烯基聚合物涂料出口增幅最大,出口量同比增长70%,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44%。2015年涂料进口平均单价为5249美元/吨,同比下降2.7%,出口产品平均单价为3642美元/吨,同比增长1.4%。出口产品单价仍低于进口产品单价44%左右,但2009-2015年两者的差价出现了快速缩小的走势,显示了涂料出口产品品质已有了较大提升。

  “十二五”期间,不仅是涂料产量、产能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科研队伍不断扩大、技术成果大量突破的时期。涂料行业内新建院士工作站8个(总计9个);博士后工作站6个(总计20个);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开发中心3个(总计5个);国家和部委的重点实验室1个(总计3个);另新建了一批省地级涂料技术开发中心,这些均标志着涂料科研队伍在“十二五”期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专利储备也大幅增加,2011~2015年涂料发明专利数量依次为1520、2189、2177、2280、3337个,2015年是2011年的2.2倍。涂料专利储备的快速增长,表明涂料行业逐渐由技术引进向自主开发发展,甚至向技术出口发展;同时也表明我国涂料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无论是产品发明,还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都积极申请专利,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1.8 “十三五”前期(2016~2017年)

 

  “十三五”期初,党和国家通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确保了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在此背景下,我国涂料行业在坚持科技创新促发展的基础上,保证了行业增速与国家经济同步趋稳向好的态势。以环保促转型、以绿色谋发展成为行业共识,并推动行业整合进一步提速。

  2016年涂料行业全年13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量达1899.8万吨,同比增长7.2%;20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354.5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利润353.4亿元,同比增长15.4%;涂料平均价格2.29万元/吨。

  2016年,全国涂料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16.449亿美元,与2015年的18.7亿美元相比减少了12.04%;贸易逆差继续上升,2016年38440万美元,与2015年23235万美元相比上升了65.44%。

  2016年,涂料进口数量17.3万吨,同比下降1.4%;进口金额101465万美元,同比增长1.3%;涂料出口数量17.8万吨,同比下降14.9%;出口金额63025万美元,同比下降18.1%。

  2016年,涂料产品类进口量最大的产品是“32089090未列名溶于非水介质聚合物漆”,进口量为3.97万吨,同比增长8.8%;进口金额为2.8亿美元,同比增加23.4%。出口量最大的也是此产品,出口量为5.97万吨,同比下降15%;出口金额为1.87亿美元,同比下降17%。另一对出口量降幅影响较大的是“32081000以聚酯为基本成分的油漆及清漆(包括瓷漆及大漆),分散于或溶于非水介质”,出口量相比上年实际减少1.51万吨。此两个产品出口量共计实际减少2.56万吨,占出口量实际减少总值3.11万吨的82%,对出口量降幅影响较为明显。

  2017年,我国涂料行业总资产2783.9亿元,产量2041.0万吨,同比增长7.4%;20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172.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78.8亿元,涂料平均价格2.04万元/吨;涂料进口18.7万吨,出口20.1万吨;涂料表观消费2039.6万吨。

  “十三五”前期,在国家调结构、稳增长、严把环保关的大环境下,涂料行业走上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之路。

 

2 重大成就

 

  涂料是起保护、装饰和功能作用的一类精细化工产品,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可缺少的配套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各种工业制品(如飞机、火箭、人造卫星、汽车、船舶、机械电子和轻工家电等)的装饰保护以及各类钢铁设施(如码头、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石油化工装备、输送管道、输变电塔和桥梁等)的防腐保护。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GDP由40年前仅是美国GDP的6%,增长到40年后的今天,中国GDP达到美国GDP的60%;在世界经济份额中,中国的经济也达到了世界经济的15%,在近年来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超过了30%。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作为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涂料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涂料行业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近万家企业、总资产约3000亿元、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产量超过2000万吨的规模庞大工业领域之一,为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国防军工和航空航天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40年来,涂料行业通过技术进步、设备更新和不断的挖潜改造,取得了巨大进步,产品产量、品种质量、技术装备水平以及为国民经济的配套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涂料企业已由几十家发展到现在的约万家,涂料产量由34.4万吨增加到现在的2041万吨,前四类低档漆占比由60%到如今已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涂料行业作为最早走向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国门一开就陆续引进了建筑涂料、汽车涂料、船舶涂料、防腐涂料、卷钢涂料、粉末涂料、树脂生产线、包装桶生产线、电脑配色等的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形成了各类专用涂料的主要生产基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近年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涂料工业加快了环保化绿色发展进程。淘汰了含铅等重金属涂料,含有大量VOC的溶剂型涂料比重逐年下降,而低或无VOC的环保型的水性涂料、粉末涂料、UV固化涂料以及高固含量涂料比重逐年上升。目前建筑涂料的水性化比例达到90%,工业涂料中环保涂料的比例达到约60%。较40年前相比,环保型的水性涂料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发展,无溶剂的粉末涂料、UV固化涂料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涂料工业正行进在绿色发展轨道上。

 

3 主要经验

 

  涂料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在日本,把制造业的技术密集度定为100,把涂料行业定为279。看似简单的涂料生产便是涉及高分子科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胶体化学、表面化学、表面物理学、流变学、力学、光学、颜料学等众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知识密集型工业领域。因其复杂,涂料的基础理论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不能只局限于涂料配方的研究,而应重点围绕涂料配方设计理论、涂料成膜机理及成膜动力学、涂料流变行为、涂料保护机理、涂料功能特性机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对新型树脂、功能颜填料、环境友好多功能型助剂等原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理论研究,只有把理论基础研究透才能真正实现涂料行业的创新引领和高端化发展。

  涂料通常含有合成树脂、溶剂/水(粉末涂料除外)、颜填料、助剂四大类组分,是使用原材料种类最多的行业。早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多大型涂料企业都是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从合成树脂用的单体,到合成树脂、涂料都一并生产,有的甚至连溶剂、助剂、包装桶也生产,自己配套的原料多数仅供本企业自用,规模都不是很大,无论是从物耗、能耗、土地利用等,还是成本、效益、管理上都极不经济科学,所有的成本最后都要背在涂料产品上,大大降低了涂料的竞争力。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的引导下,涂料和上游原材料行业开始了专业化发展,出现了一批大规模的涂料用合成树脂、溶剂、颜填料、色浆、助剂生产企业,各有所专,各发其力,品质和经济效益都有所提升,对稳定、提高涂料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涂料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涂料及其上游原材料的专业化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光明。

  涂料是半成品,其只有通过涂装施工后,在被涂物表面形成涂膜(漆膜),涂料的价值才得以体现。因此涂料行业素有“三分涂料、七分涂装”的说法。涂装对涂料性能的完美呈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前涂料与涂装是完全分离的,出了问题,涂料生产与涂料涂装常互相推诿,既浪费资源,又影响效果。鉴于此,现一些涂料生产企业开始组建自己的涂装施工队伍,或与一些工程施工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定期给予培训和指导,以保证涂装质量。这种涂料涂装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值得延续推广。

 

4 面临的形势

 

  十九大举世瞩目,极大地提振了全社会的信心和决心,中国经济将由此迈入新时代。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此导致中国经济将出现三个转变。

  一是重心转变。

  发展重心从“稳增长”到“三大攻坚战”,深刻影响着明年甚至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供需均衡。防风险控杠杆的政策取向意味着那些短期内可能带来增长和收入,长期却缺乏现金流回报并形成坏账的投资项目会被压缩。精准扶贫意味着社会福利的提升,以及基础消费的扩张。污染防治意味着未来几年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成本将持续上升,治理污染的费用会显著增加。

  二是需求转变。

  一则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远大于投资。消费主导的背后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加快,当劳动生产率终于开始快于人均收入增长时,意味着企业终于能够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抵御劳动成本的相对加快,并表明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加快是可持续的。

  二则服务性需求对就业民生的影响力开始大于实物性需求。据经济学人智库估计,2030年,高收入人口的比例将从2015年的3%提升至15%,中高收入阶层人口的比例将从7%提升至20%,可见服务性产品有较大增长空间。

  三则有效需求不足、无效产能并存的问题开始向需求走强、供给出清的状况发展。一方面,高品质产品供不应求。亚马逊海外购、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网易考拉海购、丰趣海淘等绝大部分主流跨境进口电商平台销售额均实现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低端制造产能过剩,纺织业、服装业、钢铁业都是代表行业,部分企业出走中西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继续低层次复制。

  三是使命转变。

  中国梦翻开新篇章,满足民生诉求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末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58.52%,已经跨入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而在这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民生短板逐渐暴露出来。十九大报告中,着重点出了“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等民生诉求,意味着将公共服务、环保、房地产长效机制、扶贫、消费升级等列为未来几年供给侧改革重点。改革开放40周年,市场经济亟需供给端、需求端、金融端的本质变革。供给端出现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具有工业设计、产品定义能力、人格化能力的“新工匠”成为中国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最重要的驱动力。需求端出现愿意为服务与品质买单的中产阶级,他们的出现决定性地改变了中国制造的结构与逻辑。金融端出现重大政策性红利。如果说,过去三十多年中国解决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那么,近几年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决策层就试图从最坚硬的地带突破,解决资本的自由流动。以金融体制改革和国企混改的推进,提升微观激励机制和宏观产业结构,激活创新发展潜能。以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和自贸港建设,构建国际产能合作体系,实现内外两个市场的效率提升。

  十九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中国的发展蓝图:“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未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新四化+绿色化”、“互联网+”、“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等都将有序推进,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都会给涂料行业发展带来许多新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条件,紧跟国家战略导向与发展重点,更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持续推动涂料行业的科技创新发展。

 

5 未来发展趋势和重点

 

  未来为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满足国内各行业、民众对涂料的需求,完成“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任务,保障国家重大专项对高性能、特种功能性涂料需求,涂料行业必须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完成产业由量到质的飞跃。主要任务是:着力提高涂料行业科技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涂料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涂料企业;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涂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概括起来涂料行业就是要按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发展理念做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优势发展、绿色发展。

  • 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会不断丰富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内涵,从而为中国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创新位列新发展理念之首,是源于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都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来实现。

  十九大报告从四大方面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举措。一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二是旨在转化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瑞的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三是有利于调动创新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四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这四大方面,既有创新的“硬件”建设,也有创新的“软件”建设。尤其是“软件”建设,也就是体制机制创新,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将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担负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重要角色。

  未来我国各行各业都会将创新发展放在首位,新技术新产品将会层出不穷。涂料作为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配套服务产品应用极其广泛,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都离不开涂料产品。因此在全国全面实施创新发展的大潮下,涂料行业只有紧跟前沿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不辱使命,担负起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圣神使命。

  • 绿色发展

  国家将环保、节能、安全等多方面整合为绿色发展理念。其中,环保问题成为影响涂料行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VOCs问题更是成为其中的重点。

  自从涂料涂装行业被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列入重点整治领域,与之相对应的消费税、排污费等政策对涂料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大部分涂料生产企业已经将新产品的研发方向聚焦于低VOCs环境友好型涂料产品,未来这一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被加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6〕217号)明确:到2018年,低(无)VOCs的绿色涂料产品比例达到60%以上。重点推广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分涂料、无溶剂涂料、辐射固化涂料(UV涂料)等绿色涂料产品。木质家具制造企业推广应用VOCs含量低的水性涂料,鼓励“油改水”工艺和设备改造。汽车行业涂装环节推进水性涂料、高固体分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推广静电喷涂、淋涂、辊涂、浸涂等高效涂装工艺和先进智能化涂装设备。

  • 协调发展

  中央提出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与此对应,涂料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过程后,一些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区域发展、厂区与园区建设及规划等方面。

  统筹涂料行业区域发展。现阶段我国涂料行业产量分布虽然仍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但涂料产业向中部乃至西部地区辐射或转移的趋势正在显现。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东部部分沿海省市的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加之处于大气综合整治重点地区而面临更加严峻的环保压力。此外,下游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也促进了这些地区的涂料企业向中西部相关省份搬迁或建立分厂。未来应加强研究全国范围的涂料生产统筹布局,使其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以促进经济发展。

  统筹厂区与园区建设及规划。经过三十余年改革开放发展历程,大量之前在市郊的涂料企业已经被包围在城市之中,搬迁入园成为大量涂料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国办发〔2017〕3号),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规划》把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作为“十三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20年现有位于城镇内人口密集区域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全部启动搬迁改造。与此相对应的是,大量城市群周边尚未配套涂料产业园区,部分发展成熟的大型化工园区由于安评、环评等问题接收涂料企业收到限制。未来应着力打通涂料企业搬迁入园的通道,实现涂料生产园区化、基地化,推动涂料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开放发展

  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发展演化,已成为各行业发展必须面对的时代潮流。与此同时,中国涂料行业已成为推动全球涂料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涂料产量已接近世界涂料产量的三成。我国涂料及原材料企业走出去意愿逐步增长,特别是部分涂料原材料企业已经有多年的外贸经验。在此背景下,中国涂料工业应积极走出国门,增进国际间交流,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开拓国际市场,给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路线图的出炉,2016年我国对沿线国家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760亿美元,增长9.7%,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的47.7%。在此背景下,许多基础建设将成为推动战略经济合作的重要一环,尤其是高铁、核电等高端制造业的输出,无论是对涂料产品结构还是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项目会日益增多,涂料大展拳脚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 共享发展

  透视共享发展理念,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丰富内涵蕴含其中。在做大行业蛋糕的同时,把蛋糕分好,正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关键所在。涂料行业是所有涂料企业及从业者共同的行业,需要行业同仁共同维护,将行业做大做强,共享行业发展红利。在共同维护行业利益方面,中国涂料行业四十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行业整体推行的绿色、环保等社会形象已为下游用户及消费者所熟知,我国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涂料大国。如何将行业发展的红利反哺给行业,唯兴办教育、培育行业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根本。应鼓励行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打造产学研合作“升级版”创新典范,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学校、企业和行业资源整合与共享,全面提升中国涂料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作者联系方式:电话010-64283170,邮箱quying@ciccc.com